|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哈密地方史:第六章 蒙元时期的哈密

哈密地方史:第六章 蒙元时期的哈密

关键词:地方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魅力哈密网
  • 电 话:0902-2319953
  • 网 址:http://www.haimi.ccoo.cn
  • 感谢 yinxiaoya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8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第六章  蒙元时期的哈密(1206~1368年)


     蒙元时期,哈密先后是高昌回鹘、蒙元及成吉思汗后裔东察合台汗国的统}台范围。它们各自谱写了自己的历史篇章,推动了哈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共同创造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第一节  元初收抚哈密力

     一、哈密力附蒙古大汗

     12世纪初,蒙古诸部逐步统一。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接着发动战争,向外扩张,当时,西域各族人民在西辽统治下过着痛苦生活。西辽派驻高昌的官吏,专门监视畏兀儿亦都护,征收赋税,搜刮财物,压迫畏兀儿人。因此,当成吉思汗兴起的消息传开后,高昌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表示归附蒙古汗国,于1209年杀死西辽派驻的“少监”,并驱逐逃至其北境的蔑儿乞残部。此后汉文史籍中,把高昌回鹘改称畏兀儿,伊州改译为哈密力、哈梅里等。高昌畏兀儿协助蒙古大汗征讨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哈密力(见《高昌王世勋碑》)。在蒙古军和畏兀儿联合军事进攻下,哈密力向大汗称臣纳贡。当时哈密力的首领为的斤迭林,哈密力归附蒙古后成为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这两个地方政权间是没有相互统属关系的。

     二、蒙元治理哈密力

     成吉思汗的晚年分封诸子时,因高昌回鹘政权对蒙古帝国统一西域的贡献,故保留了其原有的政权及统治范围。
     公元1209年,哈密力归附蒙古汗国后,直属大汗辖地。公元1251年,蒙古汗国为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设别失八里行省,管理天山南北和畏兀儿地区,任命畏兀儿人贴哥术探花爱忽赤管理哈密力、库车等地。公元1271年在畏兀儿地区设断事官。公元1276年,忽必烈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公元1280年,在别失八里设北庭都护府,代替了畏兀儿断事官,这是元朝在西域的最高军政机关。北庭都护府下辖别失八里宣慰司,哈密力归其统辖。公元128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力成为该省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蒙古人进入蒲类,因其地貌特征,改地名为巴尔库尔(蒙语意为老虎腿),或称巴尔库勒(今巴里坤),这里成为蒙古人的游牧地。
1319年,元武宗敕命哈密力人自相诉讼,由本部落头目处理,如与其他百姓争讼,由本部落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理。
元末,派兀纳失里驻哈密力,封为威武王。

第二节  海都、都哇叛乱

     一、抵抗都哇叛军

     忽必烈继承汗位不久,西北蒙古诸王先后反叛,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元朝皇帝虽然名义上还是各汗国的大汗,但彼此间联系是有限的,实际上变成了各自独立的国家。
     公元1268年,窝阔台后裔海都以海押立作为基地,公开发动反对忽必烈的叛乱。公元1269年,海都在中亚塔拉斯河畔召开西北蒙古诸王大会,海都被推举为盟主。察合台汗八剌之子都哇在本国境内起来响应,积极支持海都的反叛行为。公元1270年,忽必烈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针对海都叛军的威胁,派太子真金驻兵称海(今蒙古科布多东南)。此时,都哇率兵东侵。
     在这场延续数十年的统一与分裂的斗争中,畏兀儿人民坚定地站在中央政权一边,反对分裂,维护统一。高昌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奉元政府之命,率领畏兀儿军民配合元军,反击叛乱。由于对元朝尽忠尽责,火赤哈儿的斤成了叛军的眼中钉。都哇经过周密准备,制定了突袭火赤哈儿的斤的治所——火州城的计划。这样畏兀儿之地常遭叛军的侵扰。高昌、哈密力一时成为元军抵御都哇叛乱的前线。战火使百姓遭受浩劫,高昌民众大量逃亡到哈密力,元政府拨钞赈济畏兀儿部众。公元1286年,海都率叛军进攻元军,与元军战于洪水山(今玛纳斯南的天山),元军大败,叛军乘胜东进,占彰八里(今昌吉附近),毁高昌城,进而围攻哈密力。不久,亦都护火赤哈尔的斤战死。亦都护的儿子纽林的斤去中原向忽必烈求援,走到甘肃永昌堡,忽必烈让纽林的斤继承亦都护的职位,留候在永昌堡,将逃散的畏兀儿民众集中起来,交给他管理。亦都护就这样寄居于内地。
     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坚决抵抗都哇叛军,并非仅仅是对元朝统治者的愚忠行为。抵抗都哇,是保卫高昌的农业生产方式,以抵制蒙古保守势力提倡的游牧生产方式,他的行为应给予肯定和赞扬。

     二、畏兀儿人逃往关内

     蒙古进入西域之初,仍沿用西辽时期的赋税制度,哈密力的赋税、差役,由元朝政府直接收管。农业区用“按亩输税”的办法接纳;牧业区按100匹马每年要交纳1匹母马,100头牛每年要交纳1头牛,100只羊每年要交纳1只母羊的办法交税。还要为封建主服各种无偿劳役。所受的剥削极重,贫苦的人只有依靠卖房子、卖田地甚至卖妇女来度日。海都、都哇的叛乱,更给高昌、哈密力地区造成灾难,土地荒芜,生灵涂炭。高昌城被叛军攻破后,亦都护在哈密力战死,人民四处流散,亦都护的儿子纽林的斤便率高昌、哈密力的部分畏兀儿人退居甘肃武威的永昌堡定居。元朝中、后期,一部分畏兀儿人从永昌起程东迁中原。他们与当地汉族、蒙古族居民杂居,友好往来,和睦相处。在元世祖统一中国的战斗中,哈密力也按照惯例派兵从征。他们在战争中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战争结束后,他们便以统治者的身份在江南定居下来。
     导致蒙元时期畏兀儿人内迁的主要原因是:天山南北各地战乱纷争以及元政府实施对畏兀儿人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对中原地区社会安定局面的向往。

     第三节  社会经济文化

     一、社会经济

     从公元1260年阿里不哥之乱至海都、都哇叛乱,40年的战乱给哈密力的社会经济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为了恢复和发展哈密力的社会经济,元政府采取了屯田、开矿、减轻赋税等措施。
     (一)发展农业,组织军屯、民屯
     元朝政府为了就地供应军粮,命驻西域各地的军队就地屯田。公元1285年,畏兀儿亦都护率军移屯哈密力,元政府指令千人屯田戍守。公元1286年10月,忽必烈又增派侍卫、新附兵1,000人屯田别失八里(今巴里坤是别失八里之东境),第二年又从别失八里派汉军及新附军500人来合迷玉速曲之地(今哈密市西北)屯田。由于遭叛军破坏及管理不善,连年欠收。哈密力城主的斤迭林曾捐钱作屯田费用,协助元政府在哈密力屯田。哈密力屯田由别失八里宣抚司管理。军垦所需要的土地、农具、耕牛、种子、衣服、口粮等,由官府供给。收获粮食等产品全归官府,主要供应军队。屯田官兵每月发给军饷。至公元1289年,叛军
侵占哈密力,屯田废止。
     元朝政府还组织哈密力畏兀儿人进行屯田,以发展生产。畏兀儿民屯的土地、农具、耕牛和种子,或由政府发给,或由屯户自屯田初期,政府 实行免税,以鼓励垦种。以后收税实行分成元政府规定,“种者有牛,官给种,税十四;牛、种皆官,税其皆复其家。”元在哈密力屯田,不但受到逃难来当地的畏兀儿人的欢迎,还得到当地贵族的支持,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当时的农作物,据《四夷广记》载:“麦、抒、米、碗豆、桃子、香枣、胡桐律树。”比西辽时品种减少。不久,随着海都、都哇的叛乱,哈密力成为争夺的战场,屯田遭到破坏,加之管理不善,吏治腐败,粮食只能从甘肃等地调来。   
     公兀1288-1289年,哈密力发生严重旱灾,庄稼绝收,人民饥饿。忽必烈先命哈密力屯田头目爱牙赤从屯田余粮中拨补救急,继又命从甘肃运粮千石以应急需,使哈密力各族人民度过难关。
     (二)手工业、商业
     不但能开采矿石,还掌握冶炼(金、铁)的技术,矿产有速来蛮石、青金石、把咱石、玉、镔铁等。
     公元1283年,在畏兀儿地设交钞提举司和交钞库,专管发行货币之职,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商贸,不但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而且也繁荣本地经济。
     (三)减轻赋税
    公元1229年,在哈密力农业区实行按丁征税,每丁年征粮2石。宪宗时,规定牧区马牛羊税,百头取一,不及百者免。在蒲类,凡牧民有马500匹,每年纳马1匹;有牛100头,每年纳乳牛1头;有羊100只,每年纳母羊1只。忽必烈时,“令畏吾界内计亩输税”(《元史》、《世祖纪七》)每亩收粮3升。这些规定限制了官吏的横征暴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农业、牧业和手工业也得到发展。同时,由于大批畏兀儿迁入内地,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关系。各族人民不但为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共同开发哈密力贡献了力量。

     二、文化交流

    蒙古征服者在进入西域以前,还没有文字。高昌畏兀儿首先归附,深得蒙古贵族信任。蒙古不仅采用畏兀儿的宫制,而且用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
     当时,高昌、哈密力人主要信奉佛教,印刷的文书主要就是佛经。各民族文化,无不浸透了宗教的内容,畏兀儿人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也主要是宣传佛教。
     高昌、哈密力的畏兀儿人由于最先归附于蒙古,颇受到元朝的优待。蒙古统治者吸收了大批畏兀儿知识分子和有才能的人参加到元朝的统治集团中来。他们倾慕汉文化,学习汉文化,结果出现大批精通汉文化的畏兀儿人。元朝畏元儿人才辈出,哈密力比较突出的畏兀儿人就有政治家塔本和优秀佛教典籍翻译家必兰纳失里。
     塔本(?~1303),1219年,成吉思汗亲征花剌子模时,高昌亦都护率畏兀儿军万人随征,其中也包括合迷力(今哈密)畏兀儿人在内,塔本加入这支军队,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在战斗中,军士有滥杀百姓者,塔本便严厉禁止。成吉思汗听了很高兴。赐给塔本“金虎符”(调发军队的凭证),让他镇守白滦诸部,官至行省都元帅,并管理内务承制等事宜。以后,又调塔本去治理兴平郡。经过多年战火,兴平郡已遍体鳞伤,老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塔本到任后,给老百姓找活路,实行“薄赋、敛役”。老百姓奔走相告,原来逃出去的人都回来了。原来只有。700多户,过了一二年,就增加到1万户。
     为了驿路畅通,塔本把自己的马交给驿役使用。老百姓有困难,便把利息很低的钱贷给困难户使用。有人还不起钱,他便把“借券”当众焚烧。有的农民下不了种,便贷给耕牛和种子。这样,庄稼年年丰收,老百姓都成了余粮户。
     1294年,忽必烈下诏书,令塔本平定李仙、赵小哥叛乱。叛乱平定后,塔本只诛杀首恶,其余的人都宽恕释放。
     必兰纳失里(?~1332),精通汉语、梵语、藏语及西域各国语言,同时对佛经也有相当研究。元成宗铁穆耳晚年多病,曾委托他去寺庙诵经消灾。1302年,奉旨代元成宗在广寒殿受戒出家。按规定代表帝王当和尚的人必须德行高尚,学问渊博。必兰纳失里有幸被选中当此重托,由此可见其在学术界的地位。暮鼓晨钟,青灯古佛,并未使必兰纳失里虚度时光,他利用这段时间精心钻研佛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著名的佛学家。元仁宗皇庆元年,必兰纳失里受命用汉文翻译从印度传来的佛经。他一生中以汉文译的、以梵文译的、以藏文译的佛经有五六种。
     公元1272~1292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游之后。在他有名的游记中记载:“哈密地区位于唐古武省内,隶属大汗的版图。“•…它的首府也叫哈密,……居民都是佛教徒。操他们自己的方言。当地盛产水果,这是他们核以为生的主要食物,而
且还能满足过往商旅的需求.”(《马可·波罗游记》51页)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